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其中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同时,对于科举出身的人,也可相应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学习。由此可见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 修建铁路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 近代交通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就业结构
C. 铁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D. 列强争夺筑路权便于西方国家入侵
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
A. 中共领导工农革命的开始 B.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 B.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 D.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余英时先生在分析汉朝历史时表示:“儒家强调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因此重‘师’更过于重‘吏”’,“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据此可知,儒家思想提倡
A. 维护封建皇权的独尊地位 B. 创办私塾教育的现实意义
C. 发挥执政者楷模教化作用 D.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