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
A. 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B.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 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 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项目 | 占全国经济的百分比 | |
工业 | 63% | |
商业 | 批发 | 67% |
零售 | 83% | |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 公有制经济 | 私有值经济 |
工业总产值 | 100% | 0 |
商业零售额 | 95.8% | 4.2% |
材料三、1989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 公有制经济 | 个体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工业总值 | 61.7% | 34.8% | 3.44% |
商业零售额 | 72.4% | 18.6% | 9% |
材料四、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数4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占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私有制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状况?对比材料一和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党史分析)
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完善为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材料一】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
【材料二】20世纪初,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和。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国家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钢铁、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三】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讲述了作为一个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在旧中国受尽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无法实现兴办工业,救国图强的梦想,又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A,B,C,D,E分别属于哪种性质的工业?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以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南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在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00余万两。然朝廷……只图罢市舶,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1616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下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领导人的果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