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方框处应填入: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近代中,美国怎样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三国建立政体的标志性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反映了哪一环节
A. 问题形成 B. 史料收集 C. 史料整理 D. 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