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献并举制:“(隋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献并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重提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肾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梁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年考试内容改革述评(《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 根本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中国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 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 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之道益公”可从历经时间、发展程序、选拨方式、影响深远等方面分析其特点。第二小问根本原因:可以从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考虑,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人才的培养和选拨。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比较:关键是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以从两者目的、考试内容等方面分析不同;可以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人才的角度、考试竞争和公平的角度、文化发展的角度等进行分析两者相同之处。第二小问看法: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进行认识高考制度;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进行教育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由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A. 美国经济陷入持续衰退之中

B. 西方国家经济滞胀同步发生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有变

D. 日本的经济发展优于欧共体

 

查看答案

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这反映了

A. 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    B. 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

C. 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    D. 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

 

查看答案

1871年8月31日,保皇派梯也尔就任法国总统,在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他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对此合理解读是

A.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    B. 无产阶级革命影响法国政治进程

C. 梯也尔时代的法国政局混乱    D. 资产阶级各派力量最终达成妥协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 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 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

C. 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D.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这意味着当时的雅典

A. 政治压制个人自由    B. 民主具有虚伪性

C. 社会崇尚弱肉强食    D. 公民的奉献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