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经”是儒家经典,“史”指史籍,“子”是诸子百家和宗教著作,“集”则为文集。四部之关系,可以《春秋》一书予以说明:《春秋》虽为“经”,但孔子作《春秋》,实述旧史,故“史”与“经”通。而“经”“史”皆是文章,则“集”亦与“经”“史”相通。而出于孔子之手,为孔子一家言,则“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在中国实皆相通。
——摘编自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材料二
1861年,冯桂芬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术分类方案,该方案包括“中学”和“西学”两大门类,“中学”又包括经学、史学、古学(文学)三科,“西学”包括“历算之学”(天文、历算等学科)和“格致之理”(光学、化学等学科)。在中西学术的配置上,他提出的原则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903年张之洞提出“八科分学”的方案,将学术分为八科: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该方案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学术分科的基础。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这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四部之学”在形式上完成了向近代分科性质的“七科之学”的转变。
——摘编自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学术分类演进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学术分类演进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这一共同体,现在叫做欧盟。”欧盟的出现( )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 形成了统一的欧洲市场
C.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 D. 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 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该报告
A.以“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明确指出了“两分世界”的概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 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海合作组织主旋律,向世界讲述更多“上合故事”,发出更多“上合声音”。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