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许倬云指出:为什么前朝的统治者不能得到天命?他们(周人)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周人的先王们,……不像晚期商人贵族好酒,也不恤人命。据此可知
A. 商代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不敬天命
B. 周代统治者比前代更注重道德修养
C. 周人用道德观念解释皇权获取的合法性
D. 周人对天的崇拜和对祖先崇拜合二为一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前襟向左掩)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孔子主张对内整饬纪纲,对外攘逐夷狄
B. 齐桓公称霸中原维护了周朝的礼乐制度
C.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阻碍了民族融合进程
D. 管仲相齐使齐国率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市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20世纪80、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二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我国通过“一五”计划建设,使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指出当时的工业发展战略方针是什么?列举这期间我国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企业的名称。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材料问答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指出除材料三所述之外的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地缘群体?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并回答经济政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