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实·历史记载·历史解释
材料一司马迁撰述《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对纷杂无凭的说法则依据传说与文献相对应,“择其言尤雅者”成编。《史记》叙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编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稽(考证)其成败兴坏之理”。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他的责任是对所列各种事件的每一细枝末节进行精心审核。叙述时不能为引人入胜而虚构。历史编著是为了让那些希望清晰地了解业已发生的事件以及希望知道将在某一天以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人从中获益。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和修昔底德关于史书编著的相同主张。
材料二关于美洲的发现与欧洲崛起的关系,有观点认为:没有那个新世界,“西欧仍将是欧亚大陆中一块很小和落后的地区,仍将依赖东方输入技术、文化,并输进财富”,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另有观点认为:美洲发现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欧洲提供了一处“政治文明实验场”。
(2)
①概述美洲发现的历史背景。
②你对材料二中的观点持怎样的看法?运用相关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和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中日历史上某些事件的叙述如下:
(3)阅读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日教科书在编写上的相同做法,结合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此进行分析。
“文童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 作者 | 诗作 | 史实 |
A | 梭伦 |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走上顶峰 |
B | 唐太宗 |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
C | 彼特拉克 | (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 | 欧洲宗教改革拉开序幕 |
D | 毛泽东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A. A B. B C. C D. D
20世纪,世界霸权的转移发生在英国和美国之间。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英美存在共同文化和血缘纽带
②英国衰落,其殖民地纷纷独立
③美国成为经济霸主,军力强大
④两极格局下英国需要联美抗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903年,有国人周游欧洲,记下某国见闻:“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朝廷“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对“足开启民智”的小说“禁之甚严”。符合此特征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这表明此时英国
A. 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 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
D. 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
在东亚地区“率先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的事件是
A.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日本在美国扶植下崛起 D.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