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该主张

A. 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B. 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

C. 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D. 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

 

B 【解析】本句话是摘录王阳明《传习录》,意思是“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可知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B正确。A是朱熹的思想,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排除。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洛学的创立者,他们建立了一套以理本体论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体系,奠定了以后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排除C。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是程朱理学,排除D。 点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王阳明是把实践看成是头脑中的实践,他认为意念发动之处便是行,这里显然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或意识先于物质),所以是唯心主义;而“意念”是人的主观意念,所以王阳明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不同于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成书于1894年的《盛世危言》5卷本包括57篇文章,部分篇目分别如下:《税则》《国债》《商战》《商务》《铁路》《电报》《邮政上》《邮政下》《银行上》《银行下》《铸银》《开矿》《纺织》《技艺》《农功》《垦荒》《治河》。

材料三(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己。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全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搞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l)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     中国自明代中期以来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相对于欧洲各国,中国商品以白银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而倍受青睐。16—17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达200多种。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1590—1644年间,美洲运往菲律宾(系西班牙殖民地)的白银共有4620吨,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以致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属中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等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经济原因,并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白银流动对当时的中国和西班牙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木原因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3)材料四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查看答案

16一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命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D. 工业革命的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