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 自耕农式经营 B. 千耦其耘式经营 C. 田庄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原始自然崇拜
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
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东汉时期,珠江流域使用牛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安阳)人,少年行医。汉献帝建安初年,疾疫流行,人口锐减。仲景因此发愤钻研医道,博览古代医籍,参以个人临床体会,撰成《伤寒杂病论》16卷。此书不久亡轶,经后人搜集整理,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前者论述伤寒病,后者论述其他内、外、妇科杂症。
《伤寒杂病论》在《内经》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即充分运用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对病人复杂的症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相应的治疗原则确定如何治疗。同时,收录了300多个药方,其中有不少是张仲景新研究出来的复合方剂。与理论著作《内经》、《难经》和药典《神农本草经》相比,《伤寒杂病论》更多地论述临床实践问题,在中医治疗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张仲景也被后人尊为“医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