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C.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1938年4月27日,蒋介石致电各战区:“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险。……诚恐我军各部久战之后不无精神驰缓贻误战局,即希该长官等严令所属共体斯旨,纵部队在残缺苦战中亦不得稍堕志气放弃任务,以致罪戾。”该电报说明蒋介石
A. 意识到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B. 由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战
C. 希望一鼓作气取得抗战的胜利 D. 全面推行持久抗战的方针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多封建盛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晚清时期出现的“同光中兴”与之前的封建盛世最大的不同是
A. 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B. 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
C. 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起步 D. 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 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D.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