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主要强调了

A. 商人获利的非法性    B. 商业发展的危害性

C. 农商并重的必要性    D. 以商济农的重要性

 

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中可以看出,此段材料强调商业发展的危害性,故B项正确,C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发展商业的危害,没有体现出商人获利的非法性,故A项错误。 点睛:材料“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是解题的关键,此段材料强调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一种报时信号。《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                      B.宋代不重视商业发展

C.宋代在城市管理上出现了倒退              D.宋代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查看答案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查看答案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 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下面是辜鸿铭的部分言论摘录

(1)根据材料,概括辜鸿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辜鸿铭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修改长期敌视苏联的政策,主动回应苏联关于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议,4月,双方展开谈判,但过程中充满着不信任。德国也在此前后展开外交活动,分别与英国和苏联密谈。

8月1日,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发回他与英国政客密谈的情报:“(一)德国答应决不干涉不列颠帝国方面的事务。(二)英国答应完全尊重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一带的利益范围。(三)英国答应停止其现今与苏联的谈判。”

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国家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双方瓜分波兰;苏联关心东南欧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分析英法苏进行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谈判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