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它们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A. 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B. 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
C. 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 D. 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是“投降卖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界开始承认李鸿章对于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极左思潮的影响 B. 改革开放的影响 C. 儒学复兴的影响 D. 计划经济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建国初期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1984年6—7月,全国夏粮丰收,农民争先恐后卖粮,因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这表明
A. 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①辛亥革命 ②十月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④
下图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状况。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走向公开对峙
B. 新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
C. 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