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私人合办等方式发展工矿业。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苏联模式的根本原因是
A. 改善民生 B. 以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C. 时局需要 D. 苏联经济成就的示范作用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 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C. 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 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 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 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 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 .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 B.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
C.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 D.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