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 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C. 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D. 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春秋时期起,在诸侯国的交往中,彼此此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一方面要求遵守盟誓,另一方面又认可“要盟(即受武力压迫而签订的盟约)不信”,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中国。而西方近代国际法观念公认“至于各国相待,有被逼立约者,犹必遵守”。据此推断出
A. 中西方法律观念斧异导致鸦片战争爆发
B. 观念差异引发中英对“修约”事项的态度差异
C. 清政府认为《天津条约》对中国没有约束力
D. 西方国际法观念影响了清政府的外交政策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孤证不立,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 B. 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C. 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 D. 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下图表明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寒冷期,分别为:西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气候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A. 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寒冷期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大分裂
C. 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到当时气候的影响
D. 气候变化影响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表述符合下图时空的是
A. ①处所示诸侯国最先为秦所灭 B. ②处所示水利工程沟通了区域两大水系
C. 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在图示时间形成 D. 《石氏星表》在图示时间成书
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 西周与秦以后的制度没有联系
B. 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
C. 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
D. “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