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
A. 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B. 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
C. 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D. 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代表们经过激烈讨论,最终放弃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早期实践,加强行政、司法权力,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这一变化说明美国
A. 政权建设注重制度创新 B. 三权分立学说深得民心
C. 两党之间斗争异常激烈 D. 深受英国政治体制影响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A. 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 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 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Martin)在谈到晚清海关管理时认为,洋员管海关本是“叛乱(指挥太平天国运动)的私生子”,乃权宜之计,但正是廉政延长了这一怪胎的生命。材料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晚清时期
A. 太平天国运动致海关外控
B. 出让海关管理以惩治腐败
C. 国家行政管理的畸形发展
D. 列强借太平天国运动控制海关
獬豸(xiè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这表明古代统治者
A. 企盼统治长治久安 B. 追求廉政忠君的政治理想
C. 主张清廉惠民政治 D. 希望恢复商周时代的法制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