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B. 传统经济结构改变
C. 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D. 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B. 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C. 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D. 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鸳图诗》中“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的诗句。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
A. 寄情于画的艺术特色
B. 明代市并生活丰富
C. 现实主义创造手法
D.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性的城市则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图片折射出
A. 世界性港口发展史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于1992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决定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一组织不同于欧洲共同体的特点是
A. 区域经济互补性更强 B. 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
C.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 实行政治经济一体化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 B. 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C. 苏联计划经济体侧的严重制约 D. 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