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A. 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B. 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C. 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D. 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C 【解析】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即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A项错误;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及中央和地方矛盾的日益激化是造成地方割据的主要根源,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东汉桓帝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的目的是防范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主要信息是关于地方官员任职地域的限制,并未涉及察举制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

D.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查看答案

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A. 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 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 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 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 摧毁了门阀政治

B. 扩大了政权基础

C.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与人才培养脱节

 

查看答案

按唐制,中男(162l)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查看答案

如下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

A. 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 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 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

D. 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