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此次战役
A. 爆发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B. 是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 D. 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企图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
A.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B. 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C. 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D. 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
A.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