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 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白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 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B. 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C. 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严重 D. 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 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B. 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 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 1912年 | 1936年 | |
轻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54.7% | 14.3% |
出口比例 | 10.9% | 25.2% | |
重化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13.7% | 47% |
出口比例 | 3.6% | 6.9% | |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
A. 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 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C. “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 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 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B. 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 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 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