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A. 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 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 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 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A. 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B. 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 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D. 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 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 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 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 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 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 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 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
A. 金融霸主的地位 B.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 经济体制的创新 D.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