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宗教改革运动

C. 启蒙运动    D. 文艺复兴运动

 

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中世纪”、“意大利”,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14世纪前后,由于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所要揭开的就是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的这层“纱幕”,故答案为D。新航路的开辟又称地理大发现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排除A;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世纪兴起的一次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对其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排除B;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 美德即知识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查看答案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B.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分

C. 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D. 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以持一统。”为此,他主张

A. 君权神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合一    D.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异彩纷呈。其中主张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