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亡,提到这一时期存在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笔者以为,董仲舒说商鞅变法后土地“民得买卖”,是以汉述秦,不足为据。查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可知,商鞅变法之后奏国公私商业仍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包括“臣妾”的买卖,但唯独没有土地买卖的痕迹。与此形成时照的是,放马滩秦简中有“可受田宅”的记载,这说明秦国的土地私有权尚不存在。云梦秦简记述了对“某里士伍甲”之家的查封情况,甲有房产、蓄臣妾,并非赤贫之家,查封账目亦细致全面,连“门桑十木”“牡犬一”都未透漏.唯独没有土地。这也说明,土地归国家所有。
——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中史料运用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3年.皇帝作出指示,“此次英吉利贡使到后,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但该贡使航海远来,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一进谕令称吗噶尔尼使团应得到适当的礼遇和较好的款待。另一道上谕重申,应适当地、不卑不亢地接待该贡使,以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朝廷每天拨出5000两的慷慨救项来照料使团前往北京,而在使团逗留京城期间,则每天拨款1500两作为款待食用。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前,钦差大臣林则徐曾请美国传教士伯驾翻译了瓦秦尔的《国际法》中的三个章节,但还没有《国际法》的全译本。不懂国际法致使早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上拼死相争。美国传教士兼教育家丁韪良认为中国急需外交指南,决心翻译一部国际法著作。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他开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希望以此表明,有一些约束西洋人的国际关系原则,也希望他的译本能促使不信任基督的中国政府承认基督教的精神。急于了解西洋外交的恭亲王,很急切的想知道国际法。在美国公使蒲安臣的帮助下,丁韪良的译本于1864年呈递到了总理衙门。
——以上材料均编自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礼遇马格尔尼使团的目的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引进国际法的原因,并简要评价清廷外交的变化。
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己经到来。”1995年,15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50周年的大会,并同研讨和参与解决诸如人口、环境、毒品等系列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上述材料充分表明
A. 联合国在全球化中发挥主导作用 B. 全球化进入制度阶段
C. 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 D. 全球化负面影响扩大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国内的“大西洋主义派”打出了“重返欧洲”和“回归文明世界”的旗帜,提出“一边倒”外交,认为俄罗斯应该努力“步入最积极发展的民主国家行列,以便在这些国家中占有历史以及地理给我们确定的应有的位置”。“一边倒”外交
A.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 大大压缩了俄国的外交空间
C. 旨在谋求与关合作主宰世界 D. 实现了与西方的全面伙伴化
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我们绝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井且,英国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已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抵制加入欧共体,其原因不包括
A. 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B. 对欧洲体化的怀疑
C. 难以割舍的大国情怀 D. 三环外交的制约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为扩大对外贸易,可以与外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可以在现行关税上下50%的范围内调整关税。该法还规定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从而使双边协定达到了多边开放的效果。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法
A. 突破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B. 是政治霸权在经济上的体现
C. 推动了美国贸易自由化进程 D. 是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