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饭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
A. 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 B. 样版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C. 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 D. 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
1936年,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派出代下表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以上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 民族危机促使国共两党寻求合作
B. 西安事变加快了国共两党合作步伐
C. 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D.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深人人心
以下不能鲜明地体现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爱国精神的是
A. 张骞认为,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
B. 宋裴卿的天津东亚毛呢股份公司,把服务社会、服务祖国作为企业宗旨
C. 范旭东宁愿关厂,也不愿屈膝日伪,发出“宁举丧,不受奠仪”的哲言
D. 周学熙的新华纱厂提出了“互助合作”的“新华精神”
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写道:“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在太平军将领眼里,清政府强制民众剃发后所蓄的辫子是
A. 满族人生活习俗的象征 B. 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
C. 儒家传统文化习俗的象征 D. 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
A.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 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
C. 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情神 D.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分为“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是指交给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后加急传递。这表明
A. “明发”上谕是为了监督内阁的政务公开
B. “廷寄”上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C. 军机处突破“承旨书谕”职能,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 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