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到清,君主专制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 汉武帝实行的中朝制度 B. 隋唐的三省制度 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个优点是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我国古代某地洪水肆虐,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责成户部尽快调运粮食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达户部执行。最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癸巳年(201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店里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表达了炎黄子孙追念人文初祖之情。这种“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中央集权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于量出了中国的短处。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武力的较量和竞争。曹被看作是朦胧一团的泰西,如今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是舰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赌身受,终身不能释怀。尽管他曾相信,禁止茶叶、大黄的出口即可治西人(断绝对英贸易,即可阻断英国财源而使其亡国),但战争的权威性,迫使他重新认识对手。于是,他在广东竭力主张买炮、买舰,同时翻译外国人所办刊物。后来,他把在广东搜集的资料给了魏源。魏源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他(林则徐)能临危受命,“原知此役赴汤蹈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计”,毅然赴广州领导禁烟。……1841年,被解职的林则徐在得知浙江沿海的败局后,开始深刻检讨以往的作战指导方针,并提出了“船炮水军”的建议。这一设想,是对其先前“以守为战”方针的否定,这显示其探索新知的努力,以及林则徐思想的进步。
——根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林庆元《学习和发扬林则徐精神》、茅海建《林则徐对“夷情”的探访及认识》组编
(l)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林则徐“拿起西方这把尺子量出了中国的短处”的涵义。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多维视角评价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