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己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这个论断看,毛泽东当时的意图是为了

A. 揭示各阶层团结的重要性    B. 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C. 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纪念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可知,此文发表于1939年5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而此处强调五四精神,更关注的是团结抗日精神,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A。 点睛:引文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分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由此可以判断论断发表的时间,有时间就能确定材料是在历史背景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亳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查看答案

江太新在《淸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所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慕庆年间62个。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淸初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B. 农民的负担减轻

C. 地主对农民的盘剥逐渐加重    D. 缓和了人地矛盾

 

查看答案

据《南齐书·州邵志》记载,南朝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北兖州民截尚伯六十人诉:“旧壤幽隔,飘寓失所。……东平既是望邦,衣冠所系。希于山阳、盱眙二界间,割小户置此郡,始召集荒落。使本壤族姓,有所归依。”材料表明东平郡得以设置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阶级意图加强集权    B. 当地豪民重视地域观念

C. 南迁士族要求维护门第    D. 东平地区社会经济发达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 前者主张尚贤,后者主张德治

C. 前者主张霸道,后者主张王道    D.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军功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苦苦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闻名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

——孙中山《1904年给美国人民的一封信》

材料三: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光明日报2013年)

材料四:纵观历史,中国大多时候是个以经济为中心的陆权国家。按今天的地缘政治看,中国的崛起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欧亚大陆,那里远离美国强大的舰队和华盛顿的太平洋周边盟友。美国若要正确把握中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崛起,就有必要更加关注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扩大。其实,中国若能挑战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正是因为巩固了在中亚的地位,觉得侧翼陆上更安全了。

——美媒《中国不经意间成为"中亚帝国"》(2012年10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4年以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中国梦”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哪些探索?

(4)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