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

圣人以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可判断是墨家兼爱的主张,主张无差别的爱所有人,C正确;A是儒家主张,但是题干没体现礼乐制度;B是法家主张;D是儒家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名师点睛】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查看答案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 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 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 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D. 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下图中的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字下边的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 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 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C. 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 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查看答案

2008年在安徽蚌埠出土了春秋时期圆口镂空龙耳罍,“罍”(léi)是我国古代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礼记》中说“庙堂之上,罍尊在阼(zuo,东阶),牺尊在西。”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对“罍”作如下介绍,其中正确的是

A. 反映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发达

B. 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礼仪文化

C. 体现了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D. 演变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

 

查看答案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国名名

对象

地理位置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王室子弟

今山西

功臣

今山东北部

王室子弟

今河南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王室子弟

今山东南部

王室子弟

北京-•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A. 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 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 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