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清政府驻外公使许景澄指出:“胶州湾群山环抱,为山东天然门户,渐次经营,十年可成巨镇。”清政府虽然意识到在此建立军港十分重要,但最终以“目前尚难筹办”而放弃。清政府作出该决断的因素最可能是
A. 反对洋务运动 B. 财务负担沉重 C. 缺乏海防观念 D. 税收日益减少
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据此可推知
A. 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 B. 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
C. 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 D. 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下面是宋代文学家(籍贯)的分布图。下图信息可用来说明
A. 北方战乱频繁 B. 北方人口数量减少 C. 南方教育发达 D. 南方市民阶层兴起
韩非子认为:“法者,王之本也。”“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在韩非子看来
A. 依法治国是君主的手段 B. 无法则无国家
C. 奉法是治国的充要条件 D. 乱世应施重刑
先秦时,王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利用国家机器来控制宗教,使之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但是,一旦有人将祖先、上帝搬出来,王有时还是不得不忍让三分。这反映出当时
A. 宗教的权力处于君王之上 B. 宗教是国家统治的抓哟形式
C. 宗教制度被奴隶主贵族接受 D. 宗教还未完全与王权相结合
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 损失的船只 | 建造的船只 |
1915年 | 1744657 | 1202000 |
1916年 | 2799772 | 1688000 |
1917年 | 6623623 | 2937786 |
1918年第一季度 | 1146920 | 870371 |
1918年第二季度 | 963370 | 1243274 |
1918年第三季度 | 892546 | 1384110 |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15日 | 1917年某日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 22 | 22 | 16 | 25 | 50 | 15 |
钢 | 19 | 21 | 16 | 25 | 58 | 16 |
煤 | 394 | 331 | 346 | 355 | 851 | 340 |
(1)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材料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
(2)从材料二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
(3)从材料二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一个或多个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