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生,寒窗苦读十年,被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清代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 B. C. D.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唐,山东蓬莱人,出身军人世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开始大规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痛恨倭寇的暴行,曾诗云:“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创立“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法精通;又创制新武器“狼花”,这种武器利刃在顶,柄长一丈,四面都是竹杖,锐如狼牙,可刺可扫;又根据陈子銮(义乌人)的建议,变鸳鸯阵为棱形阵、三才阵。戚家军“无不以一当百也”。
嘉靖四十一年七月,闽海告警,戚继光率戚家军入闽,连战连捷。嘉靖四十二年初再次率戚家军入闽,与俞大猷、刘显等将领相配合共击倭寇,平兴化、仙游之敌后入闽南。嘉靖四十三年在漳浦县八都汤坑蔡陂岭(今漳浦县盘陀镇境)与倭寇激战,歼敌数百。战后第三年,福建巡抚在战场附近建忠勇祠祀之,古碑犹存,闽南民众特别是船户感念戚家军平倭之功德,祀阵亡将士为神明,四时奈祀。
——摘编自郑镛《平倭功绩万民仰,心香一瓣慰忠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成为抗倭名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戚继光及其历史功绩。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初期,德国海军潜舰司令卡尔·邓尼茨依靠各潜艇单干,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击沉盟军13艘舰船,并击沉了英国的“皇家像树”号海军战列舰。不久,希特勒批准了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制造速度每月增加到20~25艘。当时英国很多人认为德国承诺过不会不警告就击沉没有任柯护航的船只,错误地认为大西洋战争将是双方大量投掷武器的经典对杭模式。1940年9月2日,英美两国签署协议:英国把巴哈马群岛等英属殖民地的海空军基地主权转让给美国99年,美国退给英国50艘驱逐舰用于护航。英国人完全明白,如果任由德国潜艇肆虐大西洋,他们的孤岛早晚会沦陷,为了生存,他们的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雷达,英国海军部在苏格兰的赫布里底群岛的托贝英尼小镇新建了海上训练基地,学习航海和反潜机能。到1943年夏天,德国进攻的势头被成功遏制,邓尼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坦承:在1943年5月,他知道德国已经输掉了大西洋战争。
——摘编自潘前芝《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时英德潜艇战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潜艇战的影响。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猛安谋克是一个金代社会军民合一的组织。金太祖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百夫长),10谋克为一猛安(千夫长)。后来,其不仅在女真族推行,也用于其境内的契丹人、渤海人、汉人聚集区。金熙宗时,金朝统治已经基本稳定,统治者认为,异族猛安谋克具有领兵治民的权力,且世代相袭。金熙宗开始对各族猛安谋克进行改革。“罢辽东汉人、渤海人之袭猛安谋克者。”汉人、渤海人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封建性质的,金朝在汉人、渤海人地区所施行的猛安谋克制非常不适合于农耕文明。辽国经过200多年发展,过着丰耕半牧的生活,契丹、女真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使他们在统治方式上有着某种共性。这些半农半牧的契丹人在金代绝大部分在猛安谋克组织下生活,直到金代天亡。
——夏宇旭《初探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熙宗对猛安谋克制度进行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金代对猛安谋克制度的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海洋的利用与控制”探讨“三角模式”。
(要求:可以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进行探讨,或提出新的观点加以说明;也可以对材料信息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需明确写出及点,解读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