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 行使军权 B. 审核政令 C. 跪受笔录 D. 协理奏章
1283年,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认为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A. 法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C. 王阳明心学 D.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
①词的繁荣
②程朱理学兴盛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中国古代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生,寒窗苦读十年,被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清代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 B. C. D.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唐,山东蓬莱人,出身军人世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开始大规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痛恨倭寇的暴行,曾诗云:“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创立“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法精通;又创制新武器“狼花”,这种武器利刃在顶,柄长一丈,四面都是竹杖,锐如狼牙,可刺可扫;又根据陈子銮(义乌人)的建议,变鸳鸯阵为棱形阵、三才阵。戚家军“无不以一当百也”。
嘉靖四十一年七月,闽海告警,戚继光率戚家军入闽,连战连捷。嘉靖四十二年初再次率戚家军入闽,与俞大猷、刘显等将领相配合共击倭寇,平兴化、仙游之敌后入闽南。嘉靖四十三年在漳浦县八都汤坑蔡陂岭(今漳浦县盘陀镇境)与倭寇激战,歼敌数百。战后第三年,福建巡抚在战场附近建忠勇祠祀之,古碑犹存,闽南民众特别是船户感念戚家军平倭之功德,祀阵亡将士为神明,四时奈祀。
——摘编自郑镛《平倭功绩万民仰,心香一瓣慰忠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成为抗倭名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戚继光及其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