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卢毓传》记载:卢毓于曹魏之时两为吏部尚书,前后历五、六年,“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度
A. 较好地反映了民意 B. 仍以德才为主要标准
C. 受世家大族影响较大 D. 被科举制取代具有必然性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颠彼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西周时所有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君王要发布命令,包括作战命令,必须在宗庙发布。君王要授给臣下官职,必须在宗庙举行册命礼。由此得出西周时
A. 王权从属于神权 B. 礼制制约了西周王权
C. 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D. 统治者借助祖先祟拜进行统治
从1979年开始,首钢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方法,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年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第一。同时首钢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境外控股企业7家,在南美洲有首钢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进入21世纪,首钢开始向河北搬迁,河北曹妃甸成为首钢的生产基地,迁安成为首钢的原料基地,带动了河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实施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2010年,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业全面停产。首钢还与中关村软件园、日本安川电机等公司设计、开发生产集成电路、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等产品。
——摘编自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首钢老工业区全面调整转型》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划分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发展的阶段,说明各阶段特点。
伴水而生,人类发展与对江河的认识、开发和治理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工厂均乐于建立在河流或运河两岸,这是出于他们普遍需要水力资源,蒸汽机供水或廉价的水上交通的需求。泰晤士河两岸有不少的造纸厂、制革厂等工业废水流入其中,而沿途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流入其间。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干预社会公共事务,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够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当地的工矿企业主担心防治河流污染可能要付出高昂的利益损失,议会对防治河流污染的任何关注都会引来社会上有关“商业亏损”和“工作丢失”的双重压力。19世纪的一百年间,伦敦人口从111.7万增加到358.6万人,人口增加给城市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房屋拥挤不堪且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泰晤士河的污染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王友列《英国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及对淮河流域的启示》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泰晤士河污染严重的原因。
家·国·文明
材料一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罗马那样的扩张力,但在外族入侵时,却有着足够的抗御能力,败而不溃、危而不亡,显出巨大的社会粘附力。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罗马人“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这是罗马的脆弱性,它的以个人和财富为标准的社会原则,适宜对外攻击,因为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一旦要为邦国牺牲时,这种被财富腐蚀的“爱国精神”,就苍白无力了。与之相比,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
——摘编自李山《中国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简述材料中提到的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不同的社会原则,分别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15世纪开始,西欧国王把社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大权独揽,这就是专制主义,专制王权。中世纪的混乱消除了,国家就统一了,中央集权就形成了,早期的民族国家形成了。民族国家是近代历史开始的标志。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也接踵而来。专制王权最早出现在西班牙、葡萄牙。谁先建立专制权力谁就先发展、先强大,所以欧洲最早强盛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然后是荷兰,再后来是英国和法国,都是早期统一、形成强大王权的国家。专制王权相对于封建战乱有其优越性。西方的“发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以后,西方超越了比它先进的东方。专制王权的出现是西方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专制王权“好”还是“不好”,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2)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早期西方政治格局的变化。
②你如何看待西方专制王权的“好”与“不好”?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19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他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今也在国民竟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1901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蹠于五大陆之上。”作为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
——摘编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的民族国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