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到了1919年,中国的政治主体——学生、教育者、农村有实力者、城市商人、政府公务员、工会以及——军人——充满着被压抑的爱国主义激情。”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不得人心 B. 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
C.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 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前査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
A. 北京政府在寻求进步 B. 北京政府对报业发展积极支持
C. 当时各省区团结统一 D. 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是时代呼声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A. 领导辛亥革命
B. 领导义和团运动
C. 倡导戊戌变法
D.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A. 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 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 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
1901年2月,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发出上谕,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还声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体现出清政府
A. 以主权换治权 B. 主动赔款割地 C. 甘心做傀儡 D. 失去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