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说:“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徙民实边,修长城 B. 建灵渠,出兵南越
C. 统一文字,焚诗书 D. 除谥法,废“封建”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
A. 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 B. 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C. 《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 D. 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 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 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 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 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左宗棠(1812-1885)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山“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国联盟约》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做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同时,这一监护由他们作为.受托者’代表国联来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受托者”来“监护”的规定并没有扩大到获胜的协约国的殖民地,虽然这些殖民地的居民在许多方面都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或缺少发展。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了以英国外交家李顿为团长的五国调查团来华实地调查,该团调查后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的侵略是正当防卫,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1933年日本退出国联,从而破坏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进而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
一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385年,公子连回国即位,是为秦献公,在位期间致力于社会改革。秦献公元年,废除“井田制”而继续推行“初租禾”,即按实际土地面积征收实物税。同年,下令废除实行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
秦献公二年,将都城从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城迁到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秦献公六年,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
秦献公七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秦献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葬于嚣困,其子秦孝公继位。
——摘编自《史记秦本纪》、《世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献公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献公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