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 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说:“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徙民实边,修长城 B. 建灵渠,出兵南越
C. 统一文字,焚诗书 D. 除谥法,废“封建”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
A. 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 B. 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C. 《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 D. 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 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 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 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 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左宗棠(1812-1885)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山“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