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

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A. 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B.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C. 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D.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

 

A 【解析】由“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二者均认为科举制具有规范、公平、公正特点,故A正确;材料与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无关,排除B;吕思勉的观点里没有体现“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排除C;D选项在邓嗣禹的言论里没有体现,排除D。 【名师点睛】 关键抓住信息“二者均认为”,选项必须都符合邓嗣禹和吕思勉的共同观点,排除 不符合条件的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朱元璋是为百姓所熟知的最著名的“草根皇帝”之一。朱元璋幼名重八。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大饥荒时一家天元乎死尽。为生活所迫,先为僧,后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在郭子兴手下屡立功勋,深得信任。郭子兴之子郭天叙死后,朱元璋接管全军。接着,朱元璋向将江南进军,1356年攻占集庆(南京),并改名为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随着势力的增强,朱元璋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并暗杀韩林儿儿统一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将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赶出关外,正式统一南北。朱无璋即位后大力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宰相职位,集大权与一身;大兴文字狱,压制社会思想,制造恐怖气氛:大封“胡、蓝党狱”,大杀功巨,造成社会的恐怖万分;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严密监视社会舆论;大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意在维护统治。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1398年,朱元璋病逝。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古代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1)依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的“发迹”历程。

(2)依据材料,分析“未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靖国”二字取义于中国古籍《左氏春秋》第六卷僖公二十三年秋“吾以靖国也”,意为“镇护国家,使国家永保安宁”。之后,在历次对外战争中阵亡的军人、军属和准军属均被供奉于靖国神社。1945年前,其他神社均归内务省管理,唯独靖国神社归法军省和海军省管理。二战后,如何处置神社,是美军占领计划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鉴于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因此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准备将其烧轰,但岁马教皇代表布鲁纳·比特鲁对麦克阿瑟说:“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向为国家捐躯的人们表示敬意是人类的‘自然法’,烧毁靖国神社将是一种犯罪行为,也会在美军历史上留下污点。”麦克阿瑟接受了他的劝说。但是,促使麦充阿瑟改变主意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担忧烧毁靖国神社将遭到日方激烈抵抗。在当年题为“关于靖国神社将来的见解”的机密文件中,有这么一句话:“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恐怕反而会增加事端.”最终,盟军总司令部于1945年12月l5日颁布了以切断国家对神道的保护等为内容的《神道指令》。

——摘编自冯玮《靖国神社有“鬼”难除》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靖国神社应被关闭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麦克阿瑟没有关闭靖国神社的原因及后果。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雅典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田为负债而被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比较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2)对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现代历史学家宫崎市定从交通角度研究世界史,打破了现代文明在欧洲起源的“思维框框”,并提出了现代文明在东亚崛起,而在欧洲开花、结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壮大的新文明观。交通在历史上的意义,本来就不止于把东洋和西洋结合,交通并不是一种扎带,把两种东西生硬地绑在一起,而是像两个皮带连接在一起的齿轮,一边转动而另一边也会同时转动。把世界人类看成有机生物,可能更为适当也未为可知。这个生物在世界上到处都扎根,在一处吸收养分,立刻又循环到另一部分。在东洋吸收的营养.在欧洲结果,成为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动力。用长远的历史眼光去看,这个营养再次成为新的活力,向世界重新分配的日子当会再来。”

运用相关史论论证宫崎市定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215年,为平息贵族和教士对自己的不满,英国国王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英国形成了“有限王权”的传统。1258年,为平息一触即发的贵族叛乱,亨利三世同意了贵族会议起草的《牛津条例》,建立雏形国会。1637年.由于国王查理一世的暴政引发苏格兰起义,进而导致国王与议会的全面对抗。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克伦威尔死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直到1688年光荣妥协,王权才又一次受到议会的削弱。1689年2月威廉正式继任英国王位,为威廉三世。同年3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此后英国国王必须按照议会的意志行事。从此国王成为虚君,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他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直到1832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的旧英国,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英国在l9世纪的法律改革中,虽制定了大量的制定法,但判例法的传统和地位并没有改变。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陪审制度、对抗诉讼模式对英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是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下利益冲突推动英国注重通过立法手段协调各种矛盾,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英国是判例法国家,法官可以创法,但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议会立法成为主要立法途径,议会也确立了严格的审读程序。19世纪以来,英国颁布了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失业保险等一系列法律,构筑起覆盖面广、项目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英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令世人瞩目。

——摘编自李大伟《英国法治现代化经验的当代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传统的基本内涵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英国政治民主化能稳步推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治建设对当下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