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 A. 重视刑法忽略了伦理教化 B...

下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

A. 重视刑法忽略了伦理教化    B. 法律体系完备

C. 传统法律体系的历史传承    D. 立法程序规范

 

C 【解析】从图示反映的不同时期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看,法律改革实际上也是对传统法律的继承,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结论与材料反映的主题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迅(1881~1936),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尼采趁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仿徨》《朝花夕拾》等作品。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形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啊文系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人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据许寿裳《鲁迅传》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鲁迅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海民众为鲁迅自发举行公祭的原因。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桩桩令人悲痛的事件证明,德方的克制是很不够的,而且带有任意性。任何种类的船只……全都被击沉……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每个国家必须独自决定它应如何对付这一挑战。……当我们采取行动,这些重大行动的时候,我们自己应当清楚,也应让全世界明白我们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维护国际生活的和平与正义的原则,反对自私和专制的力量,我们要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各国人民之中确立一种意志与行动的概念,有了它就能保证这些原则得到遵循。……在我们面前很可能有旷日持久的战火考验和惨重牺牲。把我们伟大、爱好和平的人民领入战争是件可怕的事。因为这场战争是有史以来最血腥最残酷的,甚至文明自身似已岌岌可危。然而权利比和平更宝贵。

——伍德罗·威尔逊关于宣战对国会的演讲(1917年4月2日)

(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德宣战的理由。结合当时背景指出美国参战的真实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8年日本政府正式实行了新的《户籍法修正法》,这也是日本现行的户籍法律制度。“它对户籍薄的管理、登记内容和登记方法、户籍修订以及户籍管理的特例说明等做出了详尽规定”。日本的户籍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编制,采取“家庭卡片式”和“依人编制式”相结合的方式登记。各项登记内容的填报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从而很好地起到了登记身份和民事公证的作用。住民票是日本公民最常用的户籍文本,它是完全随着住址移动的,实现了“户籍随人走”,为人口迁彼带来了便利。公民日常地址的确认、人口迁徙、纳税、选举注册登记和领取社会保险等事务都使用住民票办理。日本政府允许人口在地域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但对办理户口迁徙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手续和登记。这种登记并不是向政府提出申请,也不需要政府批准,只是对公民去向、居住地改变的一个记录。

——摘编自柳叶《外国户籍法律制度》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户籍制度的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户籍制度实施的特点及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国家

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法国

从人性到理性

美国

从邦联到联邦

俄国

从改革到革命

德国

从分裂到统一

日本

从锁国到开国

中国

 

结合材料的提示及所学知识,为英国或中国的崛起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以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袛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为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里,韩非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冶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