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种观点
A. 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B. 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C. 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 D. 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
河南社旗县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等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
A. 会馆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 B. 会馆有地力商业行政管理职能
C. 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 D. 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 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 B. 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D. 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 B.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 职业教育以帅徒传承为主流 D. 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 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 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 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下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
A. 重视刑法忽略了伦理教化 B. 法律体系完备
C. 传统法律体系的历史传承 D. 立法程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