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要反映了
A. 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 进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C. 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 D. 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
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A. 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 B. 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C. 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 D. 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顾维钧(1888-1985),被益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成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徉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摘编自百度人物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外交生涯的时代特点。
(2)结合史实,评述顾维钧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阿富汗地处中亚南部,与苏联、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12月27日,苏联以受到邀请为借口,派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苏军的侵略在阿富汗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阿富汗人民掀起了反苏高潮,大大小小的抗苏游击队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到1987年,联合国连续9次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美国对阿富汗的抗苏力量进行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由于侵阿战争,苏联的军事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民的不满也日益增大。1988年,苏联决定将军队从这场代价高昂、不受欢迎而且是无法获胜的战争撤出,1989年,联合国制定的协议导致了苏军最终从阿富汗全部撤出。
——摘编自《苏军入侵阿富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介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金瓶的颁授——达赖、班禅的转世,例由吹忠(护法巫师)作法,指示转世活佛呼毕勒罕所在之地。其间不免产生弊端,前辈达赖、班禅家族有如世袭。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清王朝对廊尔喀的战争,战争暴露出西藏地方制度的许多弱点,乾隆帝认为,廊尔喀之战,即由班禅家族兄弟之争所招致,是“族属传袭之流弊”。1792年,清王朝对西藏的各项制度,作了一系列的改订。乾隆帝制作金瓶,领发給西藏。此后达赖、班禅转世时,命四吹忠将所指灵童的姓名及生年月日,各以藏,满、汉文写在签牌上,置于瓶内。在驻藏大臣主持下,当众抽签决定。乾隆帝确定此项制度,在保存西藏宗教传统的形式下,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时的监督和任授的权力。
—摘编自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GOOGLEBOOKS的教据库提供了1800-1900年间特定现象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数据。比如说,某一文献的主题和丝绸有关,那么该书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经度和纬度)就可以被提炼出来。有学者根据这种计算方式,试图分析1800-1900年间茶叶和丝绸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透视当时全球茶叶和丝绸的贸易关键点、贸易路线以及文化影响力辐射范围。
——龚为纲,罗教讲《大数据视野下的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与茶叶的文化影响力为中心》(载2015年第12期《学术论坛》)
请依据以上图文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