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
A. 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 B. 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
C. 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 D. 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
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 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 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 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 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周襄王即位不久,他的弟弟王子带就联合戎、狄赶走了周襄王。后来晋文公诛王子带,迎周襄王复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的地位衰落 B. 诸侯维护天子权威,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C. 诸侯势力发生分化,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 礼乐制度趋于瓦解,诸侯僭越天子职权
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商汤以夏桀“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杀死)之”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
A. 以不行宗法作为开战说辞
B. 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
C. 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
D. 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