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

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推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取士问题,没有涉及“富商大贾”,排除A;据材料“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可知南北科举取士人数大致均衡,有利于均衡政治势力,故B项正确;材料“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是指南方人文学有优势,北方人品行有优势,不能按同一标准取士,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北宋的中枢机构中,宰相、参知政事及枢密使、三司使都统称宰辅。其家庭出身中,身为名门之后者有之,出身贫寒之家者有之,家风儒雅者有之,世为武将者有之,家庭境况不一而足。这说明

A.出现了官宦之家对宰辅位置的垄断局面     B.为了加强皇权,大力分割相权

C.直接原因应是宰辅入仕途径的不同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查看答案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

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查看答案

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查看答案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

A. 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 实现选贤任能

C. 推动理学传播

D. 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

 

查看答案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