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雍正十三年,命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后恢复军机处。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在权力构建上发生了实质变化
C.和总理事务王大臣分权制衡 D.逐渐成为强化皇帝权力的利器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 | 西汉 | 唐高宗时 | 元成宗时 | 清康熙时 |
全国人口(丁) | 5959万 | 5238万 | 5816万 | 2459万 |
官员 | 7500人 | 13465人 | 22500人 | 27000人 |
官民之比 | 1∶7945 | 1∶3927 | 1∶2613 | 1∶911 |
A. 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 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 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 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秦朝建立了完备的监察机构,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这从实质上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 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B. 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
C. 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 D. 首要任务是加强管理官吏
乾隆四十一年,清政府将降清的原明朝官员编入《贰臣传》:其中,投降后对清朝赤胆忠心的,编入甲编;在清朝为官但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乾隆四十八年,又编成《逆臣传》,把降清后再次反叛的官员收入其中。这主要说明
A.清朝很注重文化典籍的编撰
B.明清改朝换代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
C.政府力图构建封建道德标准
D.对清朝效忠与否是褒贬的唯一依据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