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所反映的史实是
A.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 抗战时期的农民斗争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
A. 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 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 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 D. 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类别 | 工矿、纺织 | 铁路运输 |
数量 | 18个 | 364千米 |
投资额 | 1546万元 | 1251万元 |
A. 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 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C. 根本上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 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
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政府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C. 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D. 该政策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A. “存天理,灭人欲” B.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