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下列有关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官员的对话:

罗马教廷官员质问马丁·路德:“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

马丁·路德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者《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请再举出其它两条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东西方社会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东西方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

 

(1)思想:重视承诺与信用。成功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迎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全面,大刀阔斧,行之有效等等 (2)核心思想:因信称义。 (3)转型:东方,由奴隶制向封建过渡;西方,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 【解析】(1)思想:根据“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得出:重视承诺与信用。成功原因:主要从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得到统治者支持、改革措施是否得力有效,改革者是否有魄力等方面分析。 (2)根据“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得出核心思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过渡时期,马丁·路德改革时期是西欧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的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7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不约而同地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两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前,日俄两国面临着哪些相同的社会矛盾(    )

①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的矛盾

②阶级矛盾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④面临相同国家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    B. 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 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 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了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