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
A.思辨化的趋向 B.信仰重建的完成
C.普及化的实现 D.伦理纲常的弱化
《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班固称《吕氏春秋》是一部“兼儒墨,介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的旷世奇书。《吕氏春秋》中体现儒家思想的是
A.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
B. “仁於他物,不仁於人,不得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
C.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D. “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事,故能使众智也。”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A. 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 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 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原创,)【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98年底蔡元培出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即校长),在学堂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支持新旧派别的教员辩驳,这是蔡元培人生申的第一次教育改革。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为此,他面对学校里存在的各种思潮大胆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为什么在“教育救国”这条路上能够“不忘初心”?在德国莱比锡待了4年,在柏林待了l年,这些经历让蔡元培十分清楚大学在德国崛起中的作用,借用他在1919年写下的《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可以知道他的初衷:“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据张晓唯《蔡元培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坚持“教育救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救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
(1)根据材料指出丘吉尔对苏联采取的立场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对苏联采取的立场的原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