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下列符合这一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A. 《拿破仑加冕》 B. 《自由引导人民》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 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 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 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 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除了教授神学与拉丁语法,也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培训经院哲学的社会学校里,学生们会聚集在讲师周围,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育方式
A. 培养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 B. 巩固了人文主义的统治地位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
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意图为被当时视为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祸首的海伦平反。高尔吉亚认为,海伦走到特洛伊的原因不外乎四者之一:神的驱使、武力、爱情或被言语说服。如果是神的安排,海伦不应被责怪。若是因为武力,则应是施加武力者被怪罪。若是受爱情的影响,罪不在她,因为“如果爱情是神圣,有神的力量,人怎能抗拒?如果爱情是人共有的弱点,这不是罪过,而只是不幸。”最后,若是言语说服她,也不能怪她,因为“言语有能力支配人,能以小成就大,也能止息恐惧、缓和痛楚、营造喜乐、博取同情。”下列观点中与高尔吉亚观点最相近的是
A. 重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B. 不断地认识你自己
C.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随:“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A. 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 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 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