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
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翻拍政。”辅政的周公入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周公权倾朝野天子成为傀儡 B.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儒家诚实守信思想初露端倪 D. 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出生于贵族家庭,但他同情农奴,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他喜欢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他的创作总是以自传性的人物作为主人公,对社会制度、法律、宗教、婚姻、道德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等重大问题进行严肃思考。他的创作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极度的真实”、“惊人的真实”,他描写的人物、景物,甚至细节大都有现实的基础。他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及逝的思想感情和意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意识。在人物塑造方面,注意描写人物多方面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摘编自杨正先《托尔斯泰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特点产生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后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共中央多次发表宣言,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通电,抗议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上海、北平、南京、天津、汉口、青岛、长沙、重庆、桂林、汕头等城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都以集会请愿、募集捐款、禁售日货等形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的热潮。许多城市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沉重打击日本的经济侵略。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摘编自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根据材料,概括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直督袁世凯基于废科举,广学育才,才能“内定周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的思想认识,把创办学堂作为“新政大端”,积极在直隶城乡推行新学事业。1902年设立直隶学校司,作为督办全省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和编译3处,同时饬令各州县设立劝学所、宣讲处、阅报所,置劝学总董l人,劝学员数人,办理地方学务。1905年袁世凯组织人员分批赴日本考察学务,每批考察时间为4个月。袁世凯亲自捐款2万金,借以表率群僚。张之洞为原籍南皮县捐学资2.7万余两,嘉惠乡梓,经袁世凯奏准给予慈禧和光绪所书匾额各一方。新旧学制交替之际,仅知“子曰诗云”塾师显然无法胜任声光电化之学,为解决师资问题,袁世凯大力创办师范学堂。
——摘编自徐永志《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学事业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在直隶推行的新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