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己,不若取诸富...

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己,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这反映出

A.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    B. 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

C. 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    D. 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

 

A 【解析】据材料“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可得出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而地主均是良田,老百姓则不是,说明了土地兼并影响了民生,故A项正确;“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故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

A. 理念发生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

C. 具有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查看答案

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限制贵族滥用私权

C.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 防止扰乱社会治安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初探》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查看答案

利用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关于宋代东京城商业发展的文章。

材料一: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方罢,故永绝蚊蚋。

——《铁围山丛谈》

材料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夜市亦有猪胰、胡饼、野狐肉、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四:张文定尝苦脚疾,无药可疗。一日游相国寺,有卖药者,得绿豆两粒,服之遂愈。

——《孙公谈圃》

材料五:京师卖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触其实,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为好。

——《鸡肋编》

材料六: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东京梦华录》

要求:

①题目自拟,必须涉及城市商业发展的某一个侧面。要组合三道以上的材料来确定写作的主题。

②小论文必须基本具备论文的格式。要有观点,有论据,即须提出分论点并利用以上的材料加以论证说明。逻辑清晰,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③字数不得超过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

材料二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