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

商办

53

4707

22.4%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208

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

商办

63

12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

18

5345

30%

 

(1)依据材料一.清朝此时奉行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古代中国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相比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历史意义?

 

(1)政策: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影响: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和封建经济的发展;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封建社会晚期,破坏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2)特点:商办企业发展较快。(或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或者:商办企业不管是厂矿数、资本额,还是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官督商办、官办企业) 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的进一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变化:由重农抑商到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意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转型。 【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清朝此时奉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这一政策对古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2)本题依据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厂矿数、资本额,还是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等方面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然经济解体、政策放宽、实业救国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3)本题依据材料一到材料二相关信息即可分析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化是重农抑商到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历史潮流、近代化等方面概括这种变化有何历史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世的改革事业,来源是很远的,蓄势是很久的。这种变动,不发则已;一发之后,就如悬崖转石(看得他似乎也有顿挫,其实算不得什么),非达到目的不止。所以现在正是个变动的时代;正是个变动了,方在中途的时代。要讲什么保存国粹,什么变动得不可太快,都是白说掉的话。这个无关于是非,且亦无所谓是非,只是大势如此。

——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晚清“改革事业与大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却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烕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准确揭示图一、图二、图三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二所对应的工业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美国领土的急速扩展,为原本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源源不断西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修建太平洋铁路不但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有关,也大大推动了“西进运动”。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美国东部已经有了非常密集的铁路交通网,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几乎是一片空白,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地势险峻布满坚固花岗岩的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且修建费用十分昂贵。当时南北战争正在进行,处处需要用钱,但林肯总统却对太平洋铁路计划十分感兴趣,坚决支持这个计划,国会最终同意并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法案规定发行政府债券作为修路资金。太平洋铁路从1863年开始动工,1869年建成,费时6年,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全长3069公里,这条铁路大动脉的建成,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也为美国社会的融成一体提供了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百度百科搜索整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三,归纳隋朝开通大运河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有哪些相同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此图说明

A. 民族资本无法与外国资本竞争    B.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C. 国际局势影响着民族工业发展    D. 国民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这说明洋务运动

A. 全面学习西方卓有成效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D.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查看答案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豪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    D. 商品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