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

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是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 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使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 ·郑和船队最多有200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17艘。 (2)水平1: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水平2: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 •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对中西方两种模式作深刻反思 •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得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平2: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 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 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平3: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 评分项三: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是将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进行了对比,材料一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规模上的差别。从材料中分析可以得出郑和船队的规模比哥伦布船队的规模要大很多,这种规模的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有船只数目上的差异、也有人数上的差异,也有航行范围上的差别。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二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目的和方式上的差别。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行事方式,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经常地强调。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就是宣扬国威,但哥伦布的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行事方式上,郑和是和平的贸易往来,注重形式和文化交流,哥伦布则是掠夺性的侵占,重视的是财富。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回答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的不同,概括出这种不同的深层含义。在分析的时候可以用材料加以辅证,把文化差异的原因挖掘出来。最终得出的结论要停留在物质和文化层面,这样才具有概括性。 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明清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的特点 【名师点睛】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船队对比 航海家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万—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到达国家   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   美洲   贸易方式   朝贡贸易   资本掠夺   结果   宣扬了国威,没有带来经济效益   资本原始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租界见闻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

 

查看答案

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

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国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群臣上下?且系年轻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查看答案

雅典民主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

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时他巧遇一位雅典智,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回答A

外邦官员:我很好奇,这种制度何以能够产生?据我所知,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制度。

雅典智者:回答B

听完智者的回答,外邦官员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看来,你们的制度真不错,不过它真的完美无缺吗?

雅典智者:回答C

请你扮演雅典智者,回答外邦官员的问题。(在空格A、B、C处填上内容)

 

查看答案

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

A. 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 女性载辛亥革命中做出了贡献

C. 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 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