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1976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活方式上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暴力摧毁有象征意味的服饰,如旗袍、布拉吉、西装等。中国服装舞台上成了军便服的天下,服饰发展走向极端。这反映出当时
A. 冷战形势影响国人生活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丧失
C. 极端个人主义观念成风 D. 服饰着装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据《申报》记载,1912年10月,北京举行国庆纪念会时,“有迫令游人剪辫,势将冲突者,旋经梁士诒手‘剪发自由,不便强迫’数条,粘贴门内,众始释然” 。由此可知,当时
A.新旧观念碰撞激烈 B.移风易俗严重受挫
C.自由平等伸入人心 D.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谭嗣同在《仁学》中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相情愿”。这一婚姻观
A. 首次打破了理学伦理体系 B. 使近代中国男女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C. 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D. 标志着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觉醒
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相继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江苏巡抚李鸿章认为:“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材料现象表明李鸿章
A. 不了解火车的作用 B. 一心只想创办洋务企业
C. 封建迷信思想浓厚 D. 害怕列强借助铁路侵华
以近代上海为例,由于租界的存在,且上海人向来有趋时的特性,对于外来节日,如复活节、圣诞节等等不仅欣然接受,而且趋之若鹜。这种情况反映出
A. 上海思想开放有历史传统 B. 上海租界出现两种文化并存局面
C. 外来习俗代替了中国传统习俗 D. 在外华人积极融入西方社会
袁世凯在最初申办《北洋官报》时,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了一本奏折,提出十条建议。其中一条建议“宜通饬各省,一律开设官报局”,目的是启发民智,“庶几风气日辟,耳目日新,既可利益民生”。由此可知,《北洋官报》
A. 表明清廷利用近代媒介加强专制 B. 可起到“开社会风气之先”的作用
C. 为民主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D. 在中国的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