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日本政府酝酿对中国提供第一批日元贷款之际,日本国内出现了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要“知恩图报”的氛围。日本通产省针对内外反对对华日元贷款超过对东盟援助的意见,也曾明确表示应该对放弃战争赔偿要求的中国给予积极的合作。这种现象
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C.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D. 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变迁过程中,民族主义成为现代化最有效的社会动员,成为最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象征。谁抓住了民族主义这面旗帜,谁就占据了领导现代化的精神制高点。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取决于
A. 近代各个阶层的宣传鼓动 B. 推翻清政府的需要
C. 中国沉重的灾难和屈辱 D. 日本的侵华战争
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A. 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 B. 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C. 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
下图是刊登在明治二十八年(1896年)3月23号的《团团珍闻》上一幅名为《春帆楼会议》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日本国民、春帆楼为中日条约签订地址)。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 《马关条约》深受日本国民的高度关注
B. 日本上层人士支持日本政府侵略中国
C. 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D. 入侵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一步
据统计,明代江西商帮每年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中粮食达500万石、茶叶500厅斤、夏布230万匹、售纸50万两及杉木、蓝靛均居全国之首。材料表明商帮
A. 获得了人们的大力支持 B. 有利于整合地方商业资源
C. 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D. 经营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 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B. 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C. 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 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